11:30到13:00、17:30到19:00,兩個時段三個小時,貢獻的收入往往占到快餐店全天營業額的70%以上。所以,如何在這兩個黃金時段外服務更多顧客、釋放潛在能力,成為了所有快餐店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而如何花費更少的時間解決餐飲問題則成為當地上班族的普遍難題。

把等待的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把交互的工作交給智能餐柜。簡單介紹一下,市面上常見的智能餐柜的外型頗似超市里常見的儲物柜(除了西安奔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西六樓智能取餐柜是新型轉盤機旋轉結構,酷似冰箱),它智能在背后有一套系統作支撐。顧客可以提前通過手機點餐并支付,餐廳收到訂單、制作完成后由送餐人員統一把一個運營點的餐品配送至智能取餐柜中,該柜子可保溫加熱制冷,在用戶有空閑時候再去使用條形碼取餐。這樣就實現了餐廳的錯峰生產,提高營業額。起到一個互利共贏的作用。

對于最近一線城市紛紛出現并效仿的無人餐廳的營銷模式,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但大多數人都表示這個模式是可行的,并且存在著較為良好的發展前景,在這里,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個營銷模式的可行性,當然啦,純屬個人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隨著互聯技術的發展,餐飲業也迎來了技術變革,智能取餐柜在多個環節上代替了人工操作,為餐廳節省了不少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者的新鮮感,吸引了不少眼球,把服務行業轉變為了半服務行業,多家餐飲企業也帶頭邁進了“智慧餐廳”之路。但是互聯網對于餐飲業并不是一個神話只是一個工具,餐飲企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定位來適當應用新技術、新設備。
消費者是餐飲業的衣食父母,他們看重的無非是價格、服務以及菜品質量,如果餐飲業能以互聯網軟件及智能化設備來取代服務環節,消費者是否能夠接受呢?這個還要看后續的發展歷程了。